王石:走出至暗时刻
发布时间:2019-11-08 17:08:51 作者:张佳婧 刘周岩 来源:南通市房地产业协会 浏览:11407
许多人以为2015年的万科、宝能股权之争是王石创业以来****的难关。实际上,2008年才是。后来的十年,王石到海外访学,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甚至在63岁练出了 “人鱼线”,尽管质疑他“作秀”的声音仍旧不绝。对于他本人而言,这十年的经历,为的都是走出那个至暗时刻,重新寻找自我价值。
当头棒喝
“我的很多人生转变,都是57岁之后发生的。”王石在北京万科的顶层告诉我。助理问他录制视频的时候要不要换上西装外套,他说穿运动服就挺好,自然。虽然2017年已经从万科退休,只保留集团“名誉主席”的头衔,每天的日程仍然排得很满:赛艇、公益,但这些事都是他想做的。“如果你连自己的时间都决定不了,能叫成功吗?”王石说,33岁开始创业、66岁退休,自己人生的第三阶段才刚开始。能达到此刻的自如状态,王石经历了十年的蜕变——身体的塑造、个性的伸展、知识的提升、社会角色的变化乃至生死观的变化。他把这些经历写成新著《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读过书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王石真的变了。
转折到来的2008年,万科作为中国地产巨头正风生水起,王石本人也完成了“7+2”满贯(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极点和北极点)。“王石是天生的领袖人物”,经济学家张维迎评价,“他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追求与众不同,不循规蹈矩。他有强烈的征服欲和表现欲,喜欢冒险和挑战,甚至愿意冒着死亡的危险证明‘我能,你不能’。他喜欢领导别人,不愿被别人摆布。”
但也是那一年,“拐点论”和“捐款门”事件让他跌落神坛。
2007年12月13日,王石在清华大学参加一场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道:“进入10月以来,珠三角住房交易量出现不同程度缩水……,楼市拐点是否出现了?”王石答:“我认可你关于‘拐点论’的说法。”此言一出,坊间一片哗然。
开发商、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激烈地反驳“拐点论”。人们纷纷揣测王石的动机,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王石和万科一时间被房地产同行和地方政府视为害群之马,“远离万科”甚至成为口号。消费者的抵制情绪高涨,上演打砸闹剧,万科陷入空前孤立。
就在“拐点论”持续发酵时,接踵而至的“捐款门”事件更是使王石的个人声誉跌到了谷底。“5·12”大地震当天,万科捐款200万元,备受网友质疑。三天以后,王石回应称:“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他强调:“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王石发表的观点引来了众网友的谩骂,迅速酿成了王石本人以及万科历史上****的道德信任危机。每天至少五六十万条批判、谴责、谩骂的帖子涌进他的个人微博。这对于当时功成名就、受人敬重的王石来说是巨大的心灵冲击。王石告诉我,一向认为理解年轻人的自己,这次发现公司里的80后们对自己无比失望。
曾经采访过王石的作家许知远这样评价他:“他非常在意社会标准,他不是一个彻底能够自我依赖、自我满足的人。”王石的一生都在自我证明,外界的否定对他打击巨大。自小就是个体育爱好者,但王石始终对自己一米七多点的个头介怀良久,当被问及这个困扰何时得以解决,他回答道:“直到登上珠峰之后。”
这似乎也解释了王石痴迷极限运动的最初动机:自我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谈起2003年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回忆,在距离登顶仅有600米时,“我走不动了,那个向导发现说,你没氧了……总指挥在7000米的位置听到我没氧气了,他紧张了,著名企业家可能要死在那了,说让我赶快撤吧。”但当时正值非典疫情,央视四个频道同时现场转播珠峰登山队情况,收视率奇高,王石一想,还是得“上去再说”,冒险登顶成功。
2005 年 12 月,王石徒步九天,行走 100 公里抵达南极点
连最初下海经商,王石也承认不是为了谋生计,而是实现野心。当时在外经贸机关工作的他发现,自己最多也就是个厅局级了,“我这一辈子是个什么样子,甚至追悼会是怎么开,我都清清楚楚。我还待下去干嘛?”由此来到深圳创业,接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倒卖录像机开始,将万科打造成中国房地产界的龙头。
但在2008年的危机中,王石此前所有的成就被大众抛之脑后。一条来自网友的批评让他至今念念不忘,“虽然你登上了珠峰,但你的道德高度还没有坟头高。”那个依靠万科与珠峰而构建的王石神话破碎了,曾经自信满满的他深陷旋涡之中。下一步,他究竟该何去何从?
求学西方
波士顿的冬天很冷,王石住的老式公寓供暖也一般,他常常喝热咖啡暖身提神。有一次,他做语法造句和写作的作业直到凌晨,听到窗外扫雪车“叮当叮当”的铃声,感到浑身冰凉,下意识起身去厨房倒咖啡,发现电炉上水壶里的水早已烧干,壶底烧得红彤彤的,壶盖上的塑料扣都已经熔化了。窗外透出曙光,一看表,凌晨 4 点,他这才上床休息,但神经仍旧兴奋,怎么也无法入睡。这是王石2011年年初来到哈佛访学的第一个学期。
和不少其他“五零后”一样,王石受的教育并不系统,虽然以工农兵学员身份上了大学,但他并不满足,“自视来讲,我还是特别好学习的”。这也让王石多年来一直存在身份认同的挣扎。“我感到文化人骨子里对商人是鄙视的,更不要说房地产商人。”王石说他自己很清楚这一点。
2010年初,首次受邀在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授课,王石发生了心态上的转变,他告诉我:“未来如何把握、经营企业,我有我自己的感悟,但我觉得更多的不应该是我去讲演,获得掌声,拍屁股就走了。未来是年轻人的,我当时就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到教育上。”但站在讲台上的吃力让王石越发意识到知识的不足,多年前的留学梦便就此复苏。在不久后的一次晚宴上,哈佛大学中国基金执行主任邀请王石前往哈佛游学,试探性地问,项目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王石想都没想当场说:一年!如今又回顾这个场景,王石告诉我:“实际上不用很著名的大学邀请我都会接受,但正好就是哈佛。”邀请函又迟了许久才来,原来对于是否要邀请一位中国商人到哈佛做访问学者,在学校内部引起了争议,还好王石最终“过关”。
在哈佛,王石决定一切清零,选择最原汁原味的留学生活。每节课跑堂,没座位的时候席地而坐,午餐通常是一个三明治,下课后回学校图书馆还书借书、打印资料,晚餐在快餐店买一个四美元的土耳其鸡肉卷,吃一半就饱了,另一半打包带回。回到公寓,烧壶水,开始做家庭作业……
2011 年,王石在哈佛大学的公寓里
他不止一次强调:在哈佛学习期间有如“炼狱”,比攀登珠峰还难。这让人倍感不解,毕竟相比冒着生命危险登山、在商场上厮杀,读书该是何等惬意。王石解释:“我当时第一个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听不懂啊,每天都是煎熬……这和你的尊严没有关系的,和你有没有掌控力没有关系,语言这个工具掌握不了,你怎么办?这对60岁的我来说是个挑战。”王石多次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熬到了英语能从嘴里说出来的时刻,过了这个坎,后面的一切就容易许多了。王石学习“上了瘾”,又接连到英国剑桥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继续他的环球游学,贯穿的线索是认识西方宗教,也由此认识西方文明的根基。
王石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是他继哈佛、剑桥后求学的第三站
经历高强度、连轴转的学习与交流,王石说他的思维“就像生锈的机器重新加了润滑油”,新想法层出不穷。另一个惊喜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再认识。在哈佛的第三学期,王石选听了普鸣(Michael Puett)教授的 “中国古典道德与政治理论”——仅次于曼昆“经济学原理”的哈佛第二热门课程。普鸣教授将21世纪的美国人和2500年前的中国人相提并论,指出两者都面临自我中心的困惑,这让王石感到震撼。他说自己的人生一直都想摆脱“传统”,追求“现代”,恨不得把西方的一切都学来,没想到千辛万苦跑去西方的知识中心,他们却在思考如何从中国传统中挖掘养料,赋予当代美国人以价值系统。
回顾过去,当年“拐点论”事件后,面对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盛怒、警察对于恶性事件的袖手旁观,王石一度认为这是中国不够“现代”,没有契约精神而造成的局面,对社会感到失望。此刻再反思,他意识到中国在契约之外有其独特精神——“同情弱者原则”。不再公开降价,而是利用各种节日促销,事情实质一样,社会接受度却大大提高,王石发现不再和“传统”作对让自己好过许多,这不仅是商人的“应变”,也让他思考:自己有可能、有必要摆脱民族文化的身份吗?
在大学的陌生环境里,王石不再是周围所有人的老板,许多时候就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课堂考试,他最迟交卷,下了课,又发现自行车座被人毫不客气地偷走。这却无比难得,因为在过去,这样的机会很少。只有一次:王石的粤语很差,却喜欢逞能在公司开会时讲广东话而洋洋自得,直到有一天在香港,王石用广东话在餐厅点菜,点一个服务员记一个,他正要高兴,服务员问:“先生,你的普通话怎么讲得这么差?”来到哈佛以后,王石发现身边就充斥着讲真话的“服务员”们。身份的落差,反倒激活了许多新的活力,开启了反思的大门。
直到2015年,王石到剑桥大学上学,“走后门”进了赛艇队,自己一下变成队里最弱的了,才意识到以前的幼稚。“我划赛艇划了十二年了,我也不和他们合练,到时候去了,哇,老板来参加……划了十二年赛艇,我整个是个混蛋。”但在剑桥,王石回忆,“年龄、经验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己是个弱者,但你发现人家不把你当弱者。”王石这才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赛艇精神的核心在于齐心协力,这对应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协作模式:整体大于个人英雄主义。
王石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是他继哈佛、剑桥后求学的第三站
同样是2005年,王石赴北极徒步,北京大学资深生物学教授潘文石专门赶到北京首都机场为他送机,转交给他一封信。潘教授在信中赞扬王石的探险经历,他认为探险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精神是一致的,衷心祝愿王石成功。这让内心自认不过是逞能与自我表现的王石面红耳赤。“我是个明白人,我能读懂老教授的言外之意:你是一个公众人物,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高尚的行为带动整个社会。”王石说道。多年以后,王石竟然真的在潘教授的期待中找到了对自己的认同——环保。
企业家之责
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如此开篇:“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5985 米的常年积雪的高山,据说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王石深深为这一句话所吸引,但2002年当他登顶乞力马扎罗山却发现:乞力马扎罗没有雪了。2006 年“7+2”完成以后,王石还同队友们在南极点附近兴奋地脱光上衣庆祝,同样发现:南极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冷。气候变化就在眼前。
那时恰逢王石在万科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过程。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把尽可能多的比例在工厂制造预制件,然后到建筑工地组装成房子,可循环利用的钢膜取代了传统的木模。
王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万科,这个瞄准世界上****房地产开发商目标的企业,同时也是巨量木材消耗商,究竟应承担起什么样社会责任?“必须坦率地说,万科推行住宅产业化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后来发现推行住宅产业化能节省木材、节约能源,与绿色建筑的要求高度一致,才从不自觉到自觉,大力推行。也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占得了先机。”王石选择主动找到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办事处,希望能有所贡献,他说自己谈不上多高尚,但至少希望不要成为负面典型。绿色和平组织很惊讶,从来都是他们“突袭”大企业,第一次有人主动找上门。
在绿色和平组织的牵线下,2008年王石先是访问亚马逊雨林,后又去美国华盛顿拜访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美国分部。后来的几年,万科与WWF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如“ 地球一小时”、垃圾分类回收、珠峰地区环境保护、保护喜马拉雅山地区雪豹、推出全球木材绿色环保认证等活动,他也接受了美国分部的邀请,成为这家机构历史上第一位外国董事。十年中,王石借助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企业日”、世博会、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做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环保项目。如果说在国内,王石的标签还停留在企业家和登山家,那么在国际社会,是他在环保事业上的努力让他获得广泛认可。
“我在环保领域所体会到的力量感,是商人或者说企业家的身份带给我的。而因为环保,我对商人这个身份的理解,和我少年时、50 岁时,有了很大的不同。”王石说道。这种自我理解、自我接纳对他来说实属不易。
在哈佛学习期间,王石曾选修了“资本主义思想史”的课程。正是在那一时期,他了解到工业革命中商人的角色,像福特、洛克菲勒等 19 世纪末崛起的那一代商人,按照现代工业模式所组织的生产,无论是炼钢、炼油、修铁路、造桥、造车等,显然都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倡导了新的生活方式。那么,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后,中国当代企业家又能为中国的社会带来什么呢?这是王石思考的问题。
随着在环保事业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定位,王石多了一条别人评价他的标签:“世界主义者”。“就现在的生活状态来讲,我完全是世界范围内的思考。但是我并不期许自己扮演一个担当世界责任的角色。”王石对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得格外清楚,“比尔·盖茨那样或许是真正的世界人,我远远达不到他的影响力。但我可以做我力所能及的。”
“中国的企业家阶层除了财富外,是不是社会精神和高贵精神的代表者?是不是社会时尚的代言者?对于很多人来讲,财富可能只是个数字。但是否生活得真正健康,变成这个社会最受羡慕的榜样?我们的语言、思维的表达方式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整个社会新思潮的引领,能否变成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这是2004年2月28日,上海举行企业家沙龙,联和运通董事长张树新的发问。
如今,这场聚会已过去15年,王石的“当头棒喝”也已过去10年,他认为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给出了虽不完美却真诚有力的回答。
- [通知]关于组织编纂2023年度南通市房地产行业发展报告的函
- [通知]关于转发中房协《关于召开 2024 年房地产市场形势报告会暨全国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的通知》的通知
- [通知]2022年度南通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20强拟入选企业名单公示
- [通知]南通市第六届“濠河杯”优质楼盘奖拟入选项目公示
- [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南通市商品房营销人员职业(岗位)能力培训的通知
- [通知]关于开展2021—2022年度 南通市“濠河杯”优质楼盘评选活动的通知
- [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度南通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排名活动的通知
- [通知]关于组织参加省房协2022 年度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 50 强企业排名活动的通知
- [通知]南通市房地产业协会2021年度财务收支报告
- [通知]南通市房地产业协会 会费标准和管理办法
- [通知]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南通市房地产诚信企业”的决定